第19章 科学中田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章 科学中田

 

刘婆子赔了夫人又折兵,不仅被勒令赔偿了林薇一两银子的“精神损失费”(被林薇毫不客气地收下,作为玉米田的“安保基金”),还在全村大会上被村长赵德福点名批评,老脸丢尽,一连几天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。赵癞子更是被罚去给村里的公田挑了一个月的水,累得叫苦连天。

这场风波,如同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子,在赵家村激起了层层涟漪。其效果,远超林薇的预期。

首先,李铁牛“勇擒毁苗贼”的事迹广为传颂,让他这个原本只对杀猪感兴趣的憨小子,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尊重、被称赞的滋味。连他爹李屠户都破天荒地夸了他两句,还真的给他买了肉吃!这极大地激发了李铁牛的“荣誉感”和对林薇一家的忠诚。他守夜更勤快了,白天有空也总往赵家洼地跑,帮着干点力所能及的力气活,甚至……对认字也没那么抵触了,似乎觉得认识几个字,能帮婶子记记账什么的,也是件挺“男子汉”的事。

其次,村民们的态度发生了微妙而显著的变化。之前对林薇“密植”法的质疑和嘲笑,在亲眼看到那破土而出、长势明显优于普通作物的玉米苗,以及刘婆子卑劣手段的败露后,消散了大半。取而代之的,是更深的惊奇、探究,甚至……一丝敬畏。

“秀才娘子……好像真有点门道?”

“那苗子长得是真好!又壮又绿!”

“刘婆子那黑心肝的,连撒石灰这种断子绝孙的事都干得出来,可见是怕秀才娘子真种出好庄稼!”

“是啊,赌注那么大,没点真本事,敢跟赵西爷叫板?”

议论声中,怀疑少了,好奇和期待多了。甚至有几个胆大的年轻媳妇,开始主动找林薇搭话,请教一些简单的种植问题,比如怎么让自家菜园子的菜长得更好些。林薇也不藏私,把“金坷垃”堆肥的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施用方法分享了出去,更是赢得了不少好感。

林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转变。她深知,要彻底扭转观念,赢得信任,最终实现带动全村的目标,光靠赌约威慑和一次抓贼还不够,必须持续展现出“科学种田”的优越性。玉米苗己经破土,接下来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。

“除草!间苗!追肥!”林薇对着全家(包括常来帮忙的李铁牛)发出了新的指令。

除草是体力活,但相对简单。林薇带着赵长卿、柱子和李铁牛,一人一把小锄头(赵长卿买的窄锄派上了大用场),小心翼翼地清除着玉米苗行间的杂草。赵长卿虽然动作依旧笨拙,腰背酸痛,但态度极其认真,生怕伤到一株宝贝苗。囡囡则挎着小篮子,跟在后面捡除掉的杂草,说是要拿回去喂鸡(家里终于养了两只小鸡崽)。

间苗则是个技术活,也是林薇“密植”理论的关键实践环节。玉米苗长到两三片真叶时,需要进行间苗,拔除弱苗、病苗,留下最健壮的苗。林薇的要求极其“苛刻”——相邻两株健壮苗之间的距离,必须严格控制在十五厘米左右(一掌宽),多一寸少一寸都不行!

“娘!这棵和那棵都长得挺好的,为啥非要拔掉一棵?”柱子看着娘亲毫不犹豫地拔掉一株看起来也很健康的苗,心疼地问。

“傻小子!”林薇耐心解释,“现在看着都好,等它们再长大点,根要往下扎,叶子要往两边长,挤在一起,谁也长不好!就像咱家以前挤在小炕上,伸不开腿一样!拔掉一棵,给剩下的腾地方,它们才能长得更壮,结更大的棒子!” 她用最生活化的比喻,让孩子们理解间苗的必要性。

赵长卿看着夫人那精准到近乎严苛的间苗手法,再联想到自己之前翻看农书时看到的“苗生叶后,常耘草令稀”的记载,心中豁然开朗!原来夫人并非完全摒弃古法,而是基于对作物生长习性的深刻理解,进行了更精细、更科学的调整!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“实践”与“书本”的结合点。

就在林薇带着全家热火朝天地进行田间管理时,赵长卿的“科学研究”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他在那本残破的《齐民要术》里,找到了一段关于“追肥”的记载:“苗长尺许,宜以熟粪或豆饼水沃之,令苗滋茂……”

“追肥!”赵长卿眼睛一亮!夫人虽然用了底肥(金坷垃),但玉米长这么快,后续的养分供应会不会不足?他立刻拿着书去找林薇。

“夫人!你看!书上有记载!苗长到一尺左右,可以追施熟粪或者豆饼水,促进生长!”赵长卿指着书上的字,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和邀功的意味。

林薇接过书看了看,虽然古文晦涩,但大意是懂的。她赞赏地看了赵长卿一眼:“行啊,赵大秀才!总算从你那堆破书里淘到点有用的东西了!追肥……嗯!有道理!” 她早就想过追肥的问题,只是之前精力都放在保苗和间苗上,还没来得及实施。赵长卿的发现,正好印证了她的想法。

“熟粪咱家有(金坷垃肥堆里取点腐熟好的),豆饼……”林薇盘算着,“镇上油坊应该有榨油剩下的豆饼渣!王婶子!又要麻烦你跑一趟了!” 她立刻把追肥提上了日程。

于是,在玉米苗长到一尺高左右时,赵家洼地上演了另一场“重口味”作业。林薇指挥着李铁牛和赵长卿(柱子负责打水),将腐熟的“金坷垃”肥用清水稀释成淡淡的肥水,再用王婶子买回来的豆饼渣泡水发酵后,轮流着小心翼翼地浇灌在每一株玉米苗的根部周围。那混合着泥土、腐殖质和豆腥气的味道,再次弥漫开来,但这一次,围观的村民脸上少了嫌弃,多了探究和学习。

“秀才娘子,这又是啥讲究?”

“这叫追肥!”林薇一边小心地浇灌,一边大声解释,“就跟人长身体要多吃几顿饭一样!苗子长高了,光靠地里的底肥不够了!得再给它‘加餐’,它才有劲儿往上蹿,结大棒子!”

看着林薇那有条不紊的操作,听着她那通俗易懂的解释,再看看那些被精心伺候后,果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粗壮、叶片更加油绿宽大的玉米苗,许多村民,包括之前最顽固的赵西爷,眼神都变得复杂起来。他们虽然依旧无法完全理解那些“密植”、“追肥”的道理,但眼前这实实在在、蓬勃生长的庄稼,却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:秀才娘子的法子,或许真的……行得通?

赵长卿弯着腰,小心地将肥水浇灌在苗根,看着那吸足了养分、仿佛又拔高了一截的玉米秆,再偷偷看一眼旁边专注劳作的夫人,一种奇异的成就感油然而生。他读的那些“无用之书”,似乎第一次真正地帮到了夫人,帮到了这个家。他推了推眼镜,镜片后的目光落在玉米苗油绿的叶子上,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和……归属感。这片曾经被嫌弃的洼地,正一点点变成承载着全家、甚至全村希望的“金土地”。

第二十章:玉米抽雄与“谣言”再起 预告:玉米秆节节拔高,顶端抽出雄穗;村里传出“玉米开花不结穗”的流言;赵长卿焦虑查书,林薇淡定科普;第一株玉米雌穗悄然吐丝!


    (http://www.xwcsw.com/book/G0HDA0-19.html)

        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xwcsw.com
下午茶书屋 我的书架
↑返回顶部